论坛导航  顾城之城论坛  →  诗人  →  〖自然·哲学〗  →  [原创] 论政治市场中的共产党一家独大--我的毕文-
  [原创] 论政治市场中的共产党一家独大--我的毕文-
我不在线哦!爱若琴弦 积分:2315 等级:城之守望者 文章:427 积分:2315 注册:2004年2月29日     楼主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论政治市场中的共产党一家独大

                                ------- 党史的营销学分析,定位及相关策略

一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一些稚嫩的思考,从定位及策略角度出发尝试着去挖掘政治与商业在宏观指导思想层面存在着的一些共通的特质,一些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运用的规律希望可 以通过此种努力,能给大学三年的营销思想的学习做出一个圆满有力的交代.

   作为对一个光辉时代的敬仰,笔者才选择以共产党的发展作为探讨解读的对象.这的确是一个充满无限欢愉和惆怅的奇特体验.政治斗争惊心动魄,商业运作同样是如履薄冰.同样是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巅峰游戏.因此,笔者不能无视于党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革命中经历的曲折与辉煌而用一根嫩笔去玩弄一些与时俱进的前沿课题来呈现我的三年积累.

   越曲折越辉煌.令人惊讶的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组织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奇特过程.他们是如何胜利的,沉重的历史在最危亡的时刻将生的权利降赐于这样一支星火微茫的队伍.,为何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将民族希望毫不犹豫的扛上肩头.最终将这样一份希望植入悲观的劳苦大众的心中.这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启示呢?为什么是共产党而不是其他?这都是笔者尝试着去回答的问题.在此,笔者深刻的感受到这个命题的重量.但对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及其本人的无限崇敬.还是愿意冒昧一试.当然难免有失周全,还请见谅.

    关键词:

 1 政治消费者:政治行为受众,即人民.

 2 政治营销学:政治斗争的营销学解读.

  需求及定位

   1921年毛做为湖南省主要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参加在上海的第一次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遇见取道上海回法国的肖子升.毛对共产党的前途极度乐观自信.他对肖深谋远虑的预测道:如果我们努力奋斗,共产党将在三五十年内统治中国.作为一个年轻而并不精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他的话自然很难获得肖的注意.肖是一个温和的保守主义者.他认为毛在吹牛.他们从小就认识,他了解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毛病.

   但二十八年后,毛预言的一切成了现实.而他自己正是这现实最最核心的推动者.

   毛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直接缔造者,跟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也不太密切,却出人意料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塑造者.无论是党内思想文化建设还是军事斗争都数次拯救共产党于危难.并完成一系列艰难的转型.这支队伍在他的领导之下在革命汪洋中开始了如鱼得水的旅程.

   因为毛虽然没有苏联背景,但毛更了解中国.知道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需要什么.革命的希望有哪些人掌握.有关靠谁来推动.

   现代商业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客户端的体验与价值的满足,或者说要能让客户在关于未来的问题上能产生一个由产品或服务带来的预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到20多年无疑是失败的,作为一个政府他甚至无法给老百姓提供一个稳定的秩序,人民在向政府纳税交粮之后还得忍受各种土匪流寇的洗劫屠戮.一个不能建立秩序的政府起威望甚至不如一群土匪.共产党出现了,面对新竞争者的出现,老百姓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国民党.这是一个很合乎情理的取舍.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曾经产生过高额赋税,但生活安定.有良好的秩序,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共产党成功的抓住了这个层面.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成了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标杆.从成立之初就力图改变当时千疮百孔的社会.虽然在这样的队伍当中也有过残渣败类,也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的大方向还是没有变过的始终在克服一些顽疾来实现与人民与政治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让人民参与革命.让他们为自己而战.

   毛似乎注定是动荡中国的擎天大柱,他以政治家非凡的前瞻性眼光及洞察力捕捉到了在那个年代最亟待解决满足的需求来自占当时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朋友.而不是以蒋为代表国民党服务的四大家族及一切靠剥削压榨而先富起来的的资产者和一些因为不民主的继承而活跃于社会上层的的精英们.因为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劳苦大众的需求处于最低层次.按照他的观点,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针对性的满足他的需求或激发他更高层次的需要.让他去思考,产生一个愿景,而我们努力让他们相信这一愿景成为事实的可能性.这便是所谓的营销思想中的核心即满足客户需要.毛的个人智慧使他领悟了到了这一点.然后成功的完成了中华大地上有史以来的激励工程------广大群众被发动起来,他们渴望安定丰衣足食,毛用行动告诉他们,不会有人欺负你们了,这是你们家的地.

   历史证明,更接近于原始本能的需要更能激发无穷的潜能,更能驱动行为的改变.这鼓潜能促使了百万雄师过大江,随着五星红旗享受到总统府上的微风.蒋的政治梦想便宣告破产.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没有办法,一直以来有两条原则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国寻常百姓的取舍选择.1 好死不如赖活. 2 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事实正是这样,国民党的确没能顾及到广大下层人民的需要,似乎也没给人任何改变的希望.一如既往的压迫,恶劣的治安与司法.让人们彻底失望了,老蒋极其被动的触犯了这个原则.这也许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的确不太关心地层人民的生死.至少在当时给人感觉是这样.这无疑给共产党带来了机会.我们姑且先把下层工农称为政治市场中的低端客户,而此后共产党便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战略性的变革将自己打造成一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蒋无力无意顾及的那一部人开始信任他们.无疑,蒋的队伍是迷信数字的,忽视了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却截然相反,才能创世纪的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概念.顺利的获得了民心,赢得了庞大的90%的政治消费者.这跟现今讲的长尾蛇市场有些相似.

   在蒋的集团眼光中下层人民除了是实现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敛财的工具之外没有其他意义.他们小看了这个为了风平浪静而忍一时的民族.他们被彻底激怒之后,在毛的领导下,抛弃并彻底惩罚了他.正是那么一些怒气促使了中国历史上十几次的的政权更迭,秦隋两朝的短命而亡,赶走蒙古人,赢得八年抗战.而对于实行温和政策的满清政府却忍了将近三百年.

    顾客是上帝,哪怕他们微乎其微,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毛以他对历史的精通以及对他人痛苦的感受能力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扛着共产主义大旗激情满怀的开展针对辖区内所有民众的激励行为.最早的井岗山,后来陕甘宁,再到后来大面积的解放区.诸如斗地主打土豪土地革命是获得政治行为受众青睐的几大拳头产品.在所以视共产党为亲人的群众里面恐怕连他们中最具智慧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是否真的姓马.但依然为了共产主义这样一个看不见的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坚定不移的站在共产党的一边.因为他们知道,土匪没有了就不会再手欺负,地主没了,就能获得土地.是的毛主席说了,土地就是权力.是的,贫苦的老百姓再也不会辛辛苦苦一辈子再也吃不上一顿饱饭.毛的政策令劳动人民耳目一新又满怀激动,与国民党的态度真是天壤之别.

     这一切,在毛的推动下,成为可能.从此以后人民接受了毛,没有再怀疑过,蒋的待遇截然相反.

    为什么毛的行为与蒋的政策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一代枭雄蒋介石不会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此,学生经深思熟虑,学生认为,这是两个组织本身定位的不同造成的.定位的差异决定之后的事业差异.也就是他们本身目标服务对象的不同,以下将着重分析这一点.

    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便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哪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便涉及到了定位的问题,国共两党的定位有何不同呢?先从国民党开始.1926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把国民党由一支致力于国民革命的政党改造成了一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也就是说他们为政治市场中的高端客户服务,同时也享受他们的支持,这样的战略定位使蒋对于来自政治低端市场的需求无能为力.同时他的准客户也并不乐意与下层人民分享由他们支持的政党创造的有限的庇荫.这其中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好比高端品牌如提供大众化产品定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蒋也许是无奈的,毕竟,成就他的力量并非来自下层人民.屁股决定脑袋.他的位置决定他即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无可奈何,毕竟,劳斯莱斯决不可能产生奇瑞QQ这样的产品.

    也许,蒋从未认识到,他只相信数字.

    共产党恰恰相反,陈独秀和李大钊依靠马克思主义凝聚了一批具有民族使命感的有志之士.于是就有了共产党.这几乎决定了共产党的品牌底色就是大众化的,他要改变的不是社会的局部.而是完成彻底的由下而上的整体革新,毛掌权后,这一特征更激进的展现出来,几乎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加以运用.这样的战略定位为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方向.也为日后的发力预备了相当的战略积累.群众路线受到普遍的欢迎,他们在毛的领导下,尝试着为自己的命运而战。他们认识到革命并不神秘遥远。历史将由他们创造.

    当然,一个受低端客户欢迎的政治品牌很难打入高端市场.首先,在政治市场中,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具有先天性的矛盾.顾此失彼.其次,高端客户精明挑剔.共产党的平民底色也无法打动他们的心,他们像自己支持的国民党一样迷信资源.他们认为共产党没有资源,或共产党的掌握的民心资源与他们资源相比毫无战斗力.

    但历史是最终的审判者.事实证明,毛的客户更能决定中国的命运,毛也由此跃上了历史的巅峰.这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基本的事实满足客户的需求加之以精准定位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再通过实行切实可行的战略将价值及其他传递给目标客户. 当然国共都是这样做的.只不过毛的客户更有力量,更能决定历史.

    结局是合理的. 非常合理.

 

策略

   关于党的发展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组织战略与斗争策略.先谈组织战略,这要从党内两次大的组织变革谈起.第一次是毛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领着残部奔向湘赣边界的罗萧山脉中断的井岗山,那里崇山峻岭峭壁耸立森林也茂密,进可攻退可守,稍有举动便可影响湘赣两省的形势,并且这又是个山高皇帝远敌人势力薄弱地带.但是一开始,毛的意见受到了普遍的抵制,到山上武装割据让一些拘泥于马列主义的人感到震惊,他们搞不明白共产党和梁山好汉到底又何区别.笔者的答案是行为上没有区别.但指导这一行为的思想却有本质区别.所谓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毛看来,马列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只有中国的大夫才能开除医治中国的药方.毛给出的答案是枪加农民武装以及马列主义.只有三者结合才能挽救中国革命.毛的高论和他的位置是不匹配的.不可避免的大权旁落,两个空降兵取代了他,在他们失败的领导下共产党不得不进行了第二次重要的组织变革,那就是长征.193410月红军西渡于都河,到了193510月陕北回师,红军战士以他们的血肉之躯走了25000,翻越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江河,穿越12个省份,在地球上最险峻地带日均行走71华里.每天都有激烈战斗.埃德伽斯诺曾这样写道:"长征的过程中充满了冒险苦难牺牲和忠诚,他们不承认人类和自然带来的任何失败.所有的这些只有在奥德塞的远征故事里才会有,而在现代社会中却是无以伦比的."

   从组织管理和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党这次至关重要的转型.能获得怎样的启示呢?笔者认为四个字:蓝海战略.外来的理论云里物里,通俗的讲就是见缝插针避实就虚.在我们今天,许多小企业如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避免和大企业的正面竞争,而想远离不利的竞争,只能通过差异化活得风平浪静的蓝海市场.话说回来共产党到了井冈山并没有消除竞争,但却首次证实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对于未来的发展终于是找到了大方向,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根据这一思路,共产党把目光抛向地处大西北的陕西.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井冈山苏区是一块天然的蓝海,排除决策层的重大失误,几乎不可能有后来的惨败.但是在它的周围是广东浙江湖南这样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民党势力强大地区,小天地中有蓝海,大范围却是危机四伏.所以我们看到,国民党围剿一次失败后,可再立马换个姿势再来一次.难道革命就是被动抵御敌人一次次不怀好意的进攻?很显然,井冈山无法满足共产党长期的战略发展要求,即使没有第5次反围剿的失误,战略转移同样是势在必行.早晚而已.就这样,陕西成了革命的新摇篮,这里地域广阔,经济文化落后,割据一方绰绰有余,而且还是秦始皇发家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真正的蓝海,大蓝海.历史用委婉的方式向困苦的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消息,他们在一筹莫展的现实中看到了希望.

    可是从井冈山到陕西,如此长的线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能否顺利到达是个大大的问号,无疑,这需要决策者具有非凡的胆略和感召力引领大家去追逐.毛成功了,让人惊叹.让疲惫不堪的人们开始了一个充满未知的艰苦跋涉,这就体现了一个很强的领导力,领袖气质,因为有人追随和拉帮结派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人格魅力及共同信仰的召唤,后者却是利益的驱动.

   下面说斗争策略,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考虑到军事斗争的细节学生把握不了,就谈谈宏观的政治斗争吧.学生发现共产党政治斗争的最大特点就是随形势转变而适时向大众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以争取舆论上政治上的主动,从而为自己赢的发展空间,具有高度敏感的政治公关意识.下面主要以抗日那一段展开论述.

   日本人来了,共产党准确的接受了来自人民的呼声,适时的抛出了一致对外的口号,表明自己是一支具有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的队伍足以代表民族进行一切抗争,更愿意为民族尊严而奉献牺牲.这让人想起伊战期间统一润滑油做的经典广告."少一点摩擦,多一点润滑."无疑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公关活动,同时他又反映了一个组织策略上的重大转移,顺利的完成了由阶级矛盾上升到民族矛盾国家矛盾的战略转型.这不但获得了一种更为广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容易消除国统区民众因为国民党宣传而造成的一些形象上认识的偏差.不但获得喘息的机会,同时又获得了一场以人民为后盾的正义战争的入场券,通常情况下,以人民为前提的正义战争是不会失败的,既然不失败,那就在战斗中成长,成长之后做什么?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又令人惊恐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也不必过多的指责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这既是当时情境中无可奈何的选择又是最优的选择.依靠大中华非比寻常的战略纵深与日本翰旋.正义战争开始之前必须了结共产党.有句话叫家贼难挡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民的呼声风起云涌,国民党内权力分配的复杂性也无法使所有人都有义务领会蒋的良苦用心.再说,政治客户不可能为了政党的利益而牺牲,只有政党顺应客户需求而发展,也就是把政治消费者的需要当作指引前进的方向.而且组织策略还必须随着消费需要的转移而不段调整,否则终究会被政治客户抛弃的.正因为如此,毛的策略成功了,队伍从战前2万发展到120.而蒋极不情愿的被拉上了联合抗日的大舞台,留下了一段并不高明甚至较为拙劣的表演,而且吃力还不讨好.

   非但如此,蒋还做了一件自掘坟墓的蠢事,为了延缓日军前进的脚步.他下令炸毁黄河大提,致使大半个河南被洪水覆盖.这一行为受到许多有骨气的进步人士一致声讨谴责.甚至连许多日本军人都不理解.最后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了结论.这个泱泱大国

的确需要被解救,唯有大日本统治下的中国才能繁荣昌盛,每一个日本士兵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最于中国的屠戮是合情合理的很有必要的,那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他们的解救,是这个国家为了将来成功而必须做出的牺牲,因为诗人说了一切伟大来自牺牲,所以每一个实施血腥的日本人都怀有崇高的心态,崇高到杀人不眨眼神圣到心无杂念的体验杀人如麻的病态欢乐.

    蒋的行为鼓励了日本人.

    纵观华夏历史苍茫几千年浩浩荡荡.大凡争霸进入对峙胶着状态中的敌我双方,主要看谁掌握更多的正义,或者说让人感觉到他掌握了更多的正义,也就是说你怕这种较多的正义是表面上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也能够主导战局的发展.楚汉是这样,李唐是这样,大明王朝是这样,这里讨论的国共也是这样,所以单看黄河决堤便可估量国民党的政治前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千古名言再次预示了蒋之后的命运.得人心者得天下,政治行为受众也就是伟大的人民没有理由不抛弃持续伤害他们的政治团体,因为他或她的亲人可能被迫为伟大的党国服役.他或她曾经因为八路军露宿街头绝不扰民而深受感动.人民军队为人民,这句话在那个年代一点也不幽默.

    结局是合理的. 非常合理.

  总结

   国民党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很多,在这里因为主题及个人才智的关系无法一一表述,只截取一小小部分作为行文的对象.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国民党的政治的很失败导致了军事更大的失败,经过十多年的统治,国民党由于丧失了革命信仰个革命精神,组织涣散纪律松懈,并且还蔓延着贪污腐化之风,更是将国民党往失败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他的失败上符合历史逻辑的。如果说国民党在北伐和抗战中由于作战目标明确能以此激发广大人民的热情和顽强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到了全面内战期间战争信仰与宗旨已经不明确了,战场上的士兵在付出巨大牺牲之时家乡的父老乡亲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士兵大都来自农民阶级,而蒋漠视了这个阶级,战争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正义性.必输无疑.

    而共产党呢,任何时候保持了文化的先进性,当然也许他永远也不可能实现所谓共产主义,但是其发展历程中曾对人民传达的的尊重和善意就像春风一样温暖了无数的濒临绝望的心.所以,在淮海战役中才能出现100万民工自发负责后勤,所以说,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商业也是这样.客户决定一切.众所周知,营销始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也就是说产品,产品给谁,应如何设计,等等,再根据精准定位,按照这一思路选择合适的策略产生与消费者的沟通,再通过高校团队有力执行,最后通过文化的建设做到对团队的激励以保持组织前进的持续动力,直到成功,在本文中只着重分析了定位与策略,而没有就团队与文化深入分析,但在现实运营中,却是万万不可忽略的.

    行文到此,多有赘言,或许还犯了些轻重部分主题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还是希望本文能产生一些积极的意义.入各位看官法眼.


我要圈养每一个善良的梦
我要保护他们
我还要把他们喂得很大很大

你喜欢鬼故事吗?
2007-6-2 0:52:08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没头脑 积分:3016 等级:城之守望者 文章:814 积分:3016 注册:2002年8月1日     第 2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狗屁文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猪
2007-6-2 22:47:15   举报 |  |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