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顾城之城论坛  →  人文  →  〖文化〗  →  [转帖]女性对女性的挚忠表达
  [转帖]女性对女性的挚忠表达
我不在线哦!慧梅 积分:8256 等级:版主 文章:1384 积分:8256 注册:2005年3月2日     楼主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文学]女性对女性的挚忠表达
2007-08-06 10:48: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阎连科

  □作家,北京  
  
  我们无法从阅读中体会一个男性对男性的忠诚和挚爱,却可以从阅读中感受一个女性对女性的忠诚和挚爱。如我儿时在阅读的季节里,每天上学之前要偷父母一角钱买个烧饼一样,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每天的写作之余,要在最安静的地方,捧起《狂欢的女神》,和我在饥饿的童年中咀嚼烧饼的味道般,依次读一篇其中关于当代女性文学、女性电影、女性艺术的精研细论,读一篇关于作者自己的日常与写作的文章,关于她在美国自己的家里,抱着孩子产生的对世界与故乡的思索与看法。这是一个女性学者、女性作家向这个世界多角度、多方位地一次胸怀的敞开,是一个非凡的女性在遥远的国度,用汉语向世界表达她作为女性对女性的忠诚、爱和尊严的颂扬。《狂欢的女神》其实正是一个女性面对今天繁复的艺术和今天烦乱的世界的一次深思后的清理和独白,是借述说他人(女性)的欲望与想像、生平与作品而描摹的自己作为女性的心灵画像。

  作者刘剑梅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读硕,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读博;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亚洲与东欧语言文字系副教授。长期以来,她都始终在关注女性文学和女性艺术以及文学与艺术背后的女性。在《狂欢的女神》中,她无论是谈美国十九世纪有“坏女人”之称的女作家凯特·萧邦,还是与诗神、死神共舞的女诗人普拉斯与塞克思顿,或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还有十七世纪在欧洲名满天下的女画家阿特米西亚,再或当今亚洲的越南女导演崔明霞,台湾的女作家朱天文,香港的女作家李碧华,她都是首先研究女性作家、艺术家因为女性而独特的个人命运,而后由她们的命运深究进去,寻找和挖掘那条能够抵达女性作家、艺术家作品内部的那条男性难以发现的通道,让她的笔从这条女性人生命运的遂道的暗黑之处,或遂道的一丝幽光之中,发现和挖掘女性艺术最内在、最本质的表达和想象。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女性作家、艺术家的命运,来思考男权社会中女性尊严的沉沦和无奈,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对女性被我们视为日常、正常的挤压和摧逼。

  今天,我们了解和尊敬女作家凯特·萧邦,尊敬女诗人普拉斯和塞克斯顿,尊敬女画家阿特米西亚和弗里达,让伍尔夫的小说作为经典摆在中国的许多书店和我们最易取阅的书架上,多半是因为她们作品经典的缘由。而《狂欢的女神》,则让我们在尊敬这些女性的异国前辈和华文同辈时,不单单是因为她们的作品,还有她们一生为女性的尊严和艺术而坎坷的个人命运。甚至因为作者的这部《狂欢的女神》,使我们看到了那些女性作家、艺术家命运的光辉,完全照亮了他们作品中的一些由于我们男性理解的局限所产生的尘埃和瑕疵,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诗中狂欢的奥兰多》和《玛雅·黛伦:美国先锋电视之母》这样的来自作者心灵的文论。而透过作者对这些作家、艺术家身世和作品的细研精读,透过作者那一篇篇把自己女性的魂灵置入笔下的写作,透过那些词调准确、运笔柔顺,能把论文写成某种少见而独特的女性心灵随笔的文章,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些作者展现给我们的一两百年前的女性命运和作品,更看到作者面对她的(我们的)母亲、奶奶们作为女性不凡的人生命运和艺术才华时,作者自己同样作为女性学者和作家在今天这个时代给我们展现的叙述的才能、思考的深度和独立表达的理性,透过这一篇篇被一颗女性的心灵过滤后所照亮的文论,我们看到作者刘剑梅作为女性对女性文学与艺术情感的挚忠、艺术的挚忠、尊严的挚忠和写作的挚忠。

  也许,《狂欢的女神》单单是一篇篇关于女性与文学、女性与电影、女性与艺术的文论,即便你如何地饱醮情感,来自心灵和女性独有的思考与视角,我们可以对作品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才华给予褒奖和敬重,但作为现实中的男性,大约不会有太多的人对其作者本身怀有亲近和敬重。可《狂欢的女神》中恰恰又收录了相当一部分作者的随笔、散文和其与父亲刘再复以通信的形式写下的对人世沧桑的感悟散说。她在《从抱着娃娃到香港》中,以一个母亲的形象写孩子,让我们看到了她和时间的情感是那样的具体和实在,仿佛山崖缝中挤出岩石的荆树对泥土的眷恋。还有《我的故乡》,故乡总是被我们写得那么微观、静谧和值得怀恋的美丽,然而她写故乡,却不见村落、不见房舍,没有炊烟。“我的故乡从没有一个固定的画面,总像天上的白云般不断变幻。”这种把故乡放大至全世界上的描摹,也许作者给我们千百年来的故乡和乡愁概念注入了新的思量,却读来更让我们有着具体故乡的人感到惆怅和思绪的浓烈。与其我们读到一位年轻女性学者面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一个兼从创作的女教授在英语世界中对汉语写作迷恋和提升的才华,一个母亲与女儿在东方日常中的情理独思,在西方日常中面对世界的思想情怀,倒不如简而言之地说,《狂欢的女神》是一个女性面对所有的女性和世界情感挚忠的一次开放的理性表达。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2007-8-22 21:11:30   举报 |  |  顶端